
打井隊介紹井點的平面布置為環狀井點,并點管至坑壁不小于1.0m,防局部發生漏氣。高程布置,根據井點的埋設深度H(不包括濾管)。H≥H1+h+IL(m)H1——井管埋設面至基坑底的距離;h——基坑中心處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離,一般為0.5—1.0m;I——地下水降落坡度,環狀井點1/10;L——井點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。
打井隊介紹同時還應考慮井點管一般要露出面0.2m左右,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,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,總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線,這樣事先應挖槽,水泵軸心標高宜與總管平行或略低于總管,總管應具有0.25—0.5%坡度(坡向泵層),各段總管與濾管好分別設在同一水平面,不宜高低懸殊。
打井隊介紹首先排放總管,再埋設井點,管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通,然后安裝抽水設備,在這里,井點管的埋設是一項關鍵性工作。
打井隊介紹井點管采用水沖法埋沒,分為沖孔與埋管兩個過程,沖孔時先將高壓水泵,利用高壓膠管與孔連接,沖孔管與起重設備吊起,并插在井點的位置上,利用高壓水(1.8N/mm2),又經主沖孔管頭部的噴水小孔,以急速的射流沖刷洗土壤,同時使沖孔管上下左右轉動,邊沖邊下沉,從而逐漸在土中形成孔洞,井孔形成后,拔出沖孔管,立即插入井點管,并及時在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灌砂濾層,以防止孔壁塌土。認真做好井點管的埋設和砂濾層的填灌,是保證井點順利抽水,降低地下水的關鍵,同時應注意,沖孔過程中,孔洞必須保持垂直,孔徑一般為30mm,并在口下一致,沖孔深度宜比濾管低0.5m左右,以防止拔出沖孔管時部分土回填而觸及濾管底部砂濾層宜選用粗砂。以免堵塞濾管網眼,并填至濾管頂上1.0—1.5m。砂濾層填灌好后,距地面下0.5—1.0m的深度內,應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氣,井點系統全部安裝完畢后,需進行抽試,以檢查有無漏氣現象。井點降水使用時,一般應連續抽水,時抽時停,濾網易堵塞出水混濁,并引起附近建筑由于土顆粒流失而沉降、開裂,同時由于中途停抽,地下水回升,也可能引起邊坡塌方等事故,抽水過程中,應調節離心泵的出水閥以控制水量,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勻,正常的出水規律是“先大后小,先混后清”,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斷井點系統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的尺寸,必須經常檢查并采取措施,在抽水過程中,還應檢查有無堵塞“死井”(工作正常的井管,用手探摸時,應用冬暖夏涼的感覺)死井太多,嚴重影響降水效果時,應逐個用高壓水反復沖洗拔出重埋。
打井機主要用于開發地下水資源,包括生活用水、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等鉆井工作,同時也適用于水文地質勘探、建筑工程、橋梁基礎打孔等。打井機機結構形式:牽引式、車載式、車載背機式。一般打井機的組成:柴油機、摩擦離合器、變速箱、分動箱、傳動軸、泥漿泵、清水泵、真空泵、轉盤、水龍頭、卷揚機、液壓系統、操縱機構、桅桿、鉆具、車架等。
打井工作原理如下:
打井機的工作方式是泵吸反循環式。其工作原理是: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,循環液由沉淀池經回水溝沿著井孔的環狀間隙流到井底,此時轉盤驅動鉆桿,帶動鉆頭旋轉進行鉆進,由泥漿泵抽吸建立的負壓把碎屑泥漿吸入鉆桿內腔,隨后上升至水龍頭,經泥漿泵排入沉淀池,沉淀后的循環液繼續流入井孔,如此周而復始,形成了反循環的鉆進工作。
以上就是我對打井做出的總結,因為本人對這個領域并不是了解很多,所以總結的可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。